在未來30-40年內實現“碳中和”目標已成世界范圍內共識,但亟需全人類共同努力以應對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威脅。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基本途徑,一是減少人為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增加碳匯(或負排放),即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
海洋具有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的巨大潛力。海洋儲存了地球系統中高達93%的二氧化碳,吸收了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排放CO2的近50%,在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積累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是世界上較大的海水養殖國家,以非投餌型的貝藻養殖為主,養殖種類豐富、營養層次多樣、養殖技術成熟,“海洋負排放”的發展潛力巨大。日前,海洋國際標準化創新論壇在青島以線上方式舉辦。會上,“山東省海洋國際標準創新中心”暨“海洋負排放(ONCE)國際標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據悉,山東省海洋國際標準創新中心由山東省市場監管局批復,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聯合自然資源部*海洋研究所、同濟大學共同建設。中心整合香港多所大學和內地重要涉海機構的科技和人才資源,在海洋科學、技術與裝備領域創新研發海洋國際標準,建設中國海洋國際標準創新平臺和孵化基地。
海洋負排放(ONCE)國際標準研究中心在“ONCE國際大科學計劃”支持下籌建成立。“ONCE大科學計劃”由廈門大學焦念志院士牽頭,聯合全球22個國家的38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啟動,是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和聯合國十年倡議計劃框架下十分重要的海洋倡議。
當前,應對氣候變化成為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國際合作的重要著力點,而制定海洋國際標準,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正是我國積極參與海洋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
雙“中心”的成立,將有利于整合凝聚海洋領域*科研力量,為解決國家海洋戰略需求提供強有力的規則和制度支撐。
未來,雙“中心”將進一步圍繞國家海洋戰略以及海洋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在海洋調查、海洋觀測、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裝備以及海洋碳匯等領域,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創造更多的國際標準化成果,為國際大科學計劃實施及深入開展國際合作提供科學依據和標準保障,為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提升海洋開發能力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發揮戰略科技支撐作用。
本文由恒溫恒濕試驗箱廠家偉思實驗儀器收集整理自網絡,僅供學習和參考!
Copyright ? 2018 天津偉思實驗儀器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服務熱線